2019年野生动物繁育工作高峰期接近尾声,在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下,今年动物繁育屡创新高,取得了较好成效,截止目前共繁育珍稀野生动物30余种近200只。
大熊猫繁育新纪录。今年四月大熊猫“莽仔”“兰香”在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历时近半月的配种工作,先后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归来,且均于6月23日产下双胞胎。在保育员24小时全程精心护理下,2对双胞胎现生长发育良好。
小熊猫种群渐壮大。今年6月至7月,小熊猫种群连产6对双胞胎,这在我园70年历史上属首例,这一成果有力助推了我处小熊猫特色本土物种种群的发展。
鸟类繁育新突破。经过鸟类技术主管和相关人员多年研究和努力,双角犀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;在人工孵化方面,出雏2只蓑羽鹤,也是我处首次繁育。同时,2017年底引进的利氏蕉鹃也于今年首次繁殖成功。
新引进物种再繁育。时隔数十年,2018年我处再度引进的物种环尾狐猴和狍,已基本适应重庆独特的气候,并于今年4月新生3只环尾狐猴,6月产下1对双胞胎狍,现生长发育良好。
重点物种繁殖占比提高。自动物饲养与繁育小组成立以来,有计划的开展动物繁殖、配对、交流等工作,有序推进华南虎、阿拉伯狒狒、白颊长臂猿等珍稀物种繁殖育幼工作。如8月15日,新生的白颊长臂猿1只,为这一高度濒危物种新添一位成员。
野生动物能够在圈养环境下繁衍生息,是动物园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的重要体现,也是动物福利的重要指标。我们将继续从动物饲养管理、科学配对、合作交流等多方面加强饲养繁育工作,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,不断提高圈养动物福利,充分发挥动物园综合保护与保护教育职能。